教育部回应“国字号”大学选址青岛
添加时间2019-02-25 00:41:45信息来源:本网站整理发布 点击量:
青岛国际糖酒会讯 日前,国家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042号建议的答复,其中谈及筹建中的“康复大学”应在符合相关规定基础上规范使用校名。设置本科高校的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地域名。
这让正在积极争取落地的青岛,重新回到舆论的聚光灯下,近年来青岛在高校引进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尤其争取康复大学落户事宜,从2017年6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来青岛高新区调研开始,就不断传来新进展。
康复大学落户青岛看似即将撞线,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最新回应中表示,“康复大学的最终落户地仍未明确”。
不得冠“中国”等字样
最终落户地仍未明确
建设“康复大学”的计划由来已久,早在2016年,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建立一所康复大学。
2018年6月,康复大学筹建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山东省副省长于杰、青岛市副市长朱培吉出席会议。会议透露,“建设康复大学”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使之成为国家行动。
然而,这所国家级康复大学的校名一直未确定,地方政府或媒体表述中多用“中国康复大学”称呼。
近日,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042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学校名称的使用问题,根据国务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有关规定,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定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
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强调,设置本科高校的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地域名。
对于流传甚广的康复大学落户青岛一事,2018年8月30日,山东省教育厅在官方微博上回复有关中国康复大学和中国能源大学的筹建工作时表示,最近网上传言的中国能源大学和中国康复大学有关内容不实。两所学校目前还在论证中,办学基础、管理体制等尚未确定。
2019年2月21日,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处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康复大学的最终落户地仍未明确,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也佐证了这一情况,“目前该项目由青岛市教育局牵头,市政府、市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协调参与。青岛市正在全力争取,具体敲定时间还不好说。”
全力争取康复大学落户青岛
关于争取康复大学落户一事,青岛可谓积极非常。2017年4月16日,时任青岛市代市长的孟凡利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争取“中国康复大学”等高校落户。
同年5月,青岛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张华公开表示,“青岛高度重视‘中国康复大学’落户青岛工作,曾多次向张海迪进行专题工作汇报。”
据青岛高新官方微信报道,2017年6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调研组一行曾到高新区调研“中国康复大学”规划选址相关事宜。考察组一行在高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高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周边环境优势、周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等。据了解考察组除考察红岛高新区外,还赴崂山区、黄岛区进行了规划选址考察。
2018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康复大学筹建专题会议上也出现了青岛身影:山东省及青岛市两级政府均有领导出席。2019年1月29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济南会见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再次提到推动建好康复大学。
张海迪表示中国残联要努力推动建好康复大学,培养优秀康复人才,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手段和辅助器具,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刘家义则表示山东愿与中国残联共同努力,加快推动康复大学建设。
2019年2月12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执行理事会副理事长程凯一行来青岛大学调研,了解青岛大学健康学科发展情况,并就未来康复大学在青岛建设后双方合作方向进行探讨。
由于历史原因,青岛的大学数量并不算多,这也成为制约青岛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因素之一。为提升高教实力,近年来青岛瞄准高校引进工作,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科院科教园、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等多个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落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一步,若康复大学能顺利落户青岛,不但扩充青岛高校“朋友圈”,提升青岛高等教育的水平,而且能为青岛乃至全国培养一批专业性强的高端人才。